准确把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是经济之本。”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深入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丰富内涵、重要成就和主要任务,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以规划衔接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
“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发挥五年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作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战略擘画。
深刻理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们要从科学内涵、原创贡献、内在关系等维度深刻理解和把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
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新篇章
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是对外经济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也是最能代表改革开放形象的地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引新时代深圳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深圳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在应变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超越“银色”,构建多彩绚烂的银发经济体系
作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大力发展的银发经济,是一幅蕴含无限生机与多层次需求的“全色谱”图景。超越“银色”或“经济”的单一标签,构建多彩绚烂的银发经济体系,需要转变观念认知、激活市场机制、落实政策支持,系统构建一个覆盖全体老年人、满足全生命周期需求的高质量银发经济体系。
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科学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十五五”时期上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发展特别是“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下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是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程。
以人类前途为怀 以人民福祉为念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愿望更加迫切强烈。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把中国人民命运同各国人民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站在人类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高度为化解时代挑战、解答时代课题注入强大思想力量和精神动力。
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的要旨与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中指出:“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世界联系互动越来越密切,涉外事务领域不断拓宽,这对涉外法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关于涉外法治工作的思考持续深入、不断创新。
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行动纲领
“十五五”时期,既要乘势而上,又要迎难而上。未来五年是“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五年,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从国内来看,这是我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也是要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内需不足等矛盾的关键五年;从国际来看,地缘政治风险加大,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大国战略竞争加剧,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基础支撑,高效能治理重在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运行规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驱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