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以旧换新 紧密衔接促消费与惠民生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把促消费与惠民生紧密衔接起来,对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消费者手中,让更多人享受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能增强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还能激活消费潜力,创造就业机会,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实现“消费—生产—就业—收入”良性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统总结提炼了中国独特的国家治理经验,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亲自主持设计了一系列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和规划,并对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关于发展战略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全面深化民生领域改革
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在城市建设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城市建设成果为人民共享,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城市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人民城市理念将城市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相连,深刻诠释城市建设的本质属性,让城市建设和发展成果归于人民、服务人民、惠及人民。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前进方向,彰显了我们党的文化使命感。
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强国建设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明确方向、注入动力。金融强国建设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探索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促进共同富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考察广东,每到广东发展的关键节点、重要时刻,都为广东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深刻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求广东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这是全党上下形成的最大共识,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做好经济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要求“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
高举文化之旗 共筑强国之魂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领导力量、地位作用、使命任务、基本原则、重大着力点,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