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及其内在逻辑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城市与乡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空间地域载体,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和使命。城乡关系的理想状态是城市和农村地位平等、互为依存、功能互补、互促互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我们分析研判经济形势、做好今后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扭住“澳门+横琴”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琴澳一体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刻的历史洞察、深邃的世界眼光、深远的战略考量,创造性地提出“澳门+横琴”战略定位,赋予其“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的重要使命,必将有力推动合作区建设开创新局面、迈向新高度,必将有力推动琴澳一体抓住历史新机遇、打开发展新天地。
数字赋能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要抓好的九项重点任务的第一位,并提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服务消费越来越成为扩大消费的增长点,同时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锻长板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锻长板就是充分认识自身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发挥这些优势。比如,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拥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0多年位居全球首位。这就是我国的一个长板。当前,一些制造业企业打造“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工厂,不仅能满足定制化生产要求,还能压缩生产周期,正是进一步锻长板的生动体现。
中国经济未来可期
习近平主席最近在会见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时指出:“经历4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中方有充分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正在稳步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
深化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我国当前及今后经济发展最为核心、最为突出的时代特征,就是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正在为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前行。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正处在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发展过程中,并由此产生包括一系列结构性调整变革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内在客观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鲜明特质
教育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世界教育强国共同特征,更有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作示范
民族团结誓词碑,既是一座历史丰碑,更是一条正确道路。一路走来,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各项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