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习近平主席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从根本上回应了世界各国追求发展进步的共同诉求,凝聚了各国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最大公约数。
侨乡文化的共同体意识与乡土超越
侨乡作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场域,为区域发展贡献着巨大力量;作为海外华人与家国联结的纽带,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大规模的人口跨国流动导引着华南地区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村落共同体呈现出新的时代表征:传统与现代、流动和静止、异质和同质、保守和开放、接受和拒斥这些看似二元对立的因素在侨乡呈现出碰撞、融合或坚守的复杂格局。
以区域重大战略联动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方面差异显著,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课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区域融合发展,不仅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包括城市的现代化,又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好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的重大创新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具有原创性、标识性的重要概念。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范畴的原创性和科学性,对于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深刻认识新型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的运动变化规律、本质结构、表现形式和典型特征,有助于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准确认识新发展理念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中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原创性标识性。
从三个维度理解中华文明的和平性
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伟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鲜明政治导向、深远战略思维、强烈历史担当、真挚人民情怀和科学思想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宝贵思想结晶,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为深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理内涵和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具有宏阔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透彻的学理、精深的哲理、博大的法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新境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创新发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