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作示范
民族团结誓词碑,既是一座历史丰碑,更是一条正确道路。一路走来,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各项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阔步前行。
广泛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共识
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广泛凝聚共识,筑牢全党全社会共抓改革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引向深入。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与实践意义
在未来的全球发展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实践中持续丰富与完善自身的内涵与外延,中国同各国携手创造有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现代化,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为世界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倡导人类社会走向更加和谐、繁荣、美好的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体现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百年变局之下,全球休戚相关,人类命运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对外工作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宏观经济治理有力推动经济质效向好
我们的充足信心来自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国的宏观经济治理。近年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导下,我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完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促进多目标动态平衡。今年以来,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国内需求、优化经济结构,推动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持续向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
统筹推进教育强国“六力”锻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六力”是对教育强国鲜明特质的精辟概括,也是对其核心内涵的系统诠释。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意蕴与效能保障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的价值追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是有着系统制度支撑的现实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及其在中国制度体系下的展开,不仅承继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价值内核,也为民主效能的发挥、民主精义的彰显提供了多重保障。
发展志愿服务事业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党的社会工作体系,是加强党对志愿服务的全面领导、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的有力举措,对于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要把志愿者作为做好社会工作的基本力量,深化志愿服务标准化、品牌化、项目化、专业化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努力谱写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新篇章。
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与全球发展新机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但关系到中国能否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所以,主题中的“将改革进行到底”,不但深刻地反映了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强决心,同时也更突出地反映了我们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使命。
从战略高度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
集成式改革意味着改革是系统性、全方位的,不仅关注各个分散单元的创造力,更重视这些单元之间的协调、联动以及整体功能的优化。“百千万工程”从一开始就是牵涉众多领域的系统性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各地在探索农村土地综合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民生领域改革、激励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等方面形成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